为扎实推进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提升高水平项目的申报质效,近期我校多个学院相继举办专题辅导会,通过专家指导、经验分享和互动交流,为教师提供精准支持,推动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经验共享强团队
1月6日,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开展专题辅导会,张爱军教授、王立平教授结合自身获批案例,详细解析申报书撰写技巧与注意事项。尚海洋副处长介绍了学校资助政策,并鼓励学院通过组建科研团队形成合力。孙江院长强调,国家社科项目是学科评估的重要指标,号召青年教师积极申报,为学院发展注入动能。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名师指导解难题
1月10日,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邀请李敬峰教授与科研处长李瑰华开展指导讲座。李敬峰结合申报实例,对比历年要求变化,重点讲解选题思路、框架设计与创新点提炼,并针对教师困惑逐一解答。参会教师表示,此次活动为申报提供了清晰的方向与实用策略。
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分阶段推进辅导工作
1月15日邀请《法律科学》副主编马治选教授解析法学课题的选题方向与论证逻辑;1月17日,原副校长郭捷教授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强调理论研究应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实践。院长倪楠表示,学院将整合学科优势,为教师搭建科研平台。
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准打磨谋突破
3月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教育部课题与国社科基金申报打磨会,特邀陈怀平教授、李建森教授及尚海洋副处长现场指导。专家从选题聚焦性、研究创新性等方面提出中肯意见,与会教师表示将优化申报材料,夯实科研基础。会议还部署了意识形态工作,强调学术研究的守正创新。
法治学院(法律硕士教育学院):经验分享促思路拓展
3月13日,法治学院联合法律硕士教育学院举办专题辅导讲座,特邀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栋教授主讲。李栋结合自身申报经验,强调学术积累与问题导向的重要性,围绕选题依据、学术史梳理、框架设计等核心环节展开剖析,为参会师生厘清申报逻辑。院长陈玺表示,此次活动为师生科研创作提供了清晰路径。
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专家论证促提升
3月17日,国际法学院举办国家级项目申报论证交流会,副院长张光教授主持会议,特邀吕江教授、王泽林教授、科研处副处长尚海洋及蒋围博士担任论证专家。专家从选题创新性、学术价值与国家战略契合度等维度对申报项目逐一剖析,尚海洋副处长还针对申报程序与研究方向选择提出具体建议。参会教师表示将结合专家意见完善申报书,力争立项。
协同发力,共筑科研新高地
各学院系列辅导会不仅为教师搭建了与专家对话的平台,更通过经验共享、团队协作和精细化指导,推动申报质量全面提升。未来,我校将进一步深化“有组织科研”,以高水平项目助推学科发展与学术影响力提升,为“双一流”建设蓄势赋能。
各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