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科研成果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科研成果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推介:《能源革命与制度建构》(著作)

  • 来源:科研处
  • 发布者:科研处01
  • 浏览量:


吕江.jpg

《能源革命与制度建构:以欧美新能源立法的制度性设计为视角》一书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此书是由我校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副院长、国际法学院副教授吕江所著。其主要从事国际能源法和气候变化法研究。近年来,已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两项,完成教育部、中国法学会等多项省部级项目。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个人专著三部,并获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能源革命与制度建构:以欧美新能源立法的制度性设计为视角》一书是其国家社科基金“欧美新能源立法的制度性设计及中国的路径选择研究”的结项成果。该著作于20194月曾获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此次又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本书主要围绕能源革命与制度建构之间关联性展开。众所周知,能源革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推动力,而制度上的变革与创新则往往是引发前者的关键因素。以煤和电为基础的一、二次工业革命均深刻凸显这一点。当前,国际社会正进入一个新的能源革命机遇期,其典型特征是以欧美为代表的新能源革命。而支撑此种变革的根本则在于欧美国家在新能源上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制度安排。

对中国而言,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正式将新能源产业列入其中,这为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特别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财经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新理念后,更加快国内能源革命的步伐。故而,吸收借鉴欧美国家在新能源上的制度经验,势必有助于中国能源革命的最终实现。

本书除绪论和结论部分以外,共分十个章节、两条进路。其中,一条进路是从欧美新能源发展的制度变迁、国家新能源战略的制度安排、“安全低碳”新能源体系的构建以及中国与欧美国家开展新能源合作的制度性设计等宏观层面展开;另一进路则从欧美不同国家在新能源法律政策安排上的特点入手,分别叙述了英美碳捕获与封存法律政策的特点和安全机制设计、德国政府主导与社区共进的新能源制度安排、美国页面革命的激励机制以及欧盟能源联盟的组织机制创设等。旨在通过以上法律政策研究,剖析这些国家或地区在新能源立法层面上的制度性设计,以期为中国相关法律政策的出台提供一个欧美视角,并探知其背后所蕴藏的关联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