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科研动态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科研动态

赵馥洁 | 在《赵馥洁文集》出版座谈会上的总结发言

  • 来源:科研处
  • 发布者:科研处01
  • 浏览量:

赵馥洁 | 在《赵馥洁文集》出版座谈会上的总结发言

11月26日,由西北政法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陕西省哲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办,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联合承办的《赵馥洁文集》出版座谈会于雁塔校区隆重举行,是为中国价值哲学界、中国哲学界、西北政法大学校史上的重大事件。为此,本期特此推出赵馥洁先生在会上的总结发言(视频及文字整理版),以飨读者。

赵馥洁: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疫情期间,能在线上线下与大家见面,确实十分珍惜,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在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想表达两个方面的意思:感谢和感想。我最后发言的题目就是,几大感谢和几点感想。首先我想表达三大感谢:第一,衷心感谢西北政法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我这部文集,以及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努力。因为只有文字出版了,其后的故事才可能发生。这部文集的编辑出版,首先是西北政法大学与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无量功德,也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在这里,我对学校学院和出版社的各位领导、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其二是衷心感谢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西北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陕西省哲学学会、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文化与价值研究院为举办这次座谈会付出的辛勤努力和周到筹备。在举办会议的过程中,范九利校长、马朝琦副校长精心部署,亲临指导,我十分感动、衷心感谢。第三是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各位领导和各位朋友应邀前来参加会议。感谢各位在会上的讲话与发言。只有各位既精彩又真切、既情深又义重的讲话和发言,才能使出版的这部文集呈现它的学术意义。为此,我对在做这三方面工作付出的辛勤劳动的同志们深致敬意、深表谢忱。值得说明的是,朋友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我的这些著作给予的充分肯定和赞许,这是我既感动、又不安甚至惭愧,我自知这些著作远远没有达到朋友们所赞许的程度。因此、我一定会把这些发言、这些肯定当作热忱的鼓励,和期待的目标,并继续努力,不断进取。下边,我想谈几点感想。我从1960年进入西北政法学院哲学系至今已经62年,从大学毕业留校工作教哲学至今已经58年。在哲学这片园地里耕耘,屈指数来半个世纪之久。面对自己这些绵薄的收获回望半个世纪的治学历程,可以说感想很多。我这里想讲这几点:感想之一,用突出主体性的价值哲学为自己构造了一个读书治学的精神家园。从毕业留校当教师以后,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研究价值哲学,确立了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这个研究领域之后,我就在这一领域为自己构造了一个治学和读书的精神家园。我坚持这个阵地,持之以恒、一往情深,而在这个过程中,正是价值哲学这个新的研究领域使我对哲学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中哲的研究有了新理论、新思维、新角度和新方法。对我这几方面启发的有许多学者,特别是价值哲学研究领域的一些著名学者,他们的著作文章读了以后使我的思想和观念焕然一新。在这个领域当中,学者们的著作很多,例如,李德顺教授、陈新汉教授、马俊峰教授、江畅教授、孙伟平教授、袁贵仁教授、冯平教授还有已经离世的李连科教授、王玉樑教授等人,都给予我深刻的启示,在这里,我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想之二,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自己感受很深的问题、因此有一种乐在其中的治学感念,也感到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治学境界。孔子在谈到求学和治学的时候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说在某个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要取得成果,了解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以它为快乐。那么由知之到好知再到乐知这是一个递进的治学过程,也是一种的逐深的治学境界,在中国价值论、中国传统价值哲学研究的过程中,我深切的体会到,乐在其中的治学境界,使我能够在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的研究中有所发现。能够乐在其中,是前辈的学者和同辈的学者以及比我更年轻的学者给予我的开导、启发、肯定和支持所产生的我的主观效应,例如:张岱年先生、萧萐父先生、李锦全先生他们都对我研究这个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的这个领域,给予了鼓励、支持和肯定。李锦全先生和李德永先生亲自撰写书评,在《哲学动态》《人文杂志》上发表。还有研究中国哲学的著名学者周桂钿教授、刘学智教授也发表了重要的书评文章。还有武汉大学的郭齐勇教授、中山大学的李宗桂教授都给予了我肯定和支持。这些使我受到了鼓励、使我受到了鼓舞,使我能够在这个领域有一种乐在其中的体验。感想之三,中国传统的人生智慧,磨砺了淡泊明志的价值态度。年幼时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对其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话印象极深,永志未忘,上学后以之为座右铭,曾经以静文为笔名,写诗投稿。大学毕业从事教育工作以后,为了更自觉地以这两句话为处事原则,我把自己的书房书斋的名称命名为静致斋。今天在文集中的静致斋诗稿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作为价值取向在自己的治学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淡泊名利之求、克服不燥之气方面,我用这两句话不断提醒自己,使自己才能耐得住寂寞,才能平心静气,专心致志的治学和读书。上世纪80年代初,我把自己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体会和治学感想写入了《学风十诫》一文,给学生分享。也在学生当中起到了很好的学风修养效果,这个文章也收入到了文集的第四卷当中。感想之四,哲学的反思性思维特征使我增强了自知之明的学术自觉。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实际上是哲学反思性特征在人生处事当中的体现,自知之明之所以可贵,不仅因为做到自知之明很重要,也是因为做到自知之明不容易,人贵有自知之明对一个人出世处事处人各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对于治学尤其重要,因为治学是追求真理的过程,一个学者如果不自知其缺陷,就会作茧自缚,就会固步自封,甚至会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自己堵塞自己探索真理的进路,而且会处于孤芳自赏的盲目自大状态。所以我总是提醒自己,要对自己的成果,要对自己的观点,要对自己的学术见解不断反思,使自己有自知之明的自觉。就拿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的研究来说,我深感我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是有限的,中国传统哲学博大精深,即使从价值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十分复杂,内容异常丰富,而我涉及的论域不过沧海一粟、极其有限,许多应该研究而未及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多,例如,各家各派的价值论,每个历史时期的价值论研究,主要哲学家的价值思想、价值观研究,重要哲学范畴的价值意蕴研究,特别是传统哲学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的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与中国传统价值论的关系研究,中西价值观念的比较研究,等等问题,都是应该研究的重要问题,这些我都没有去拓展探究,因此,深感遗憾。而且我不只是研究领域有局限,还由于自己知识才能努力的不足,其形成的成果,也必然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对于这一点我也要求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以其做到有自知之明,例如《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这部书,我们可以看到,在学派这一部分,儒家的研究远远没有道家法家墨家详细深入,显得比较概括,为什么呢,因为儒家的撰写在先,我对价值问题的理解还比较浅薄,所知有限,而到后来的研究,我在理论上就理解的更充实一些,更细致一些,更深入一些,因此在撰写当中,也比较细致和深入。对这一研究成果所存在的缺陷,我几度想重新修改,但感到任务巨大,至今这种局限,这种缺陷存在着很多。其它如对《价值的历程》这部书的撰写,对《关学精神论》的撰写,都有类似的问题。在一部书的研究当中,一些问题阐发的比较简陋甚至比较肤浅,而有些问题比较深入,它反映了直接的一个认识过程,自己对问题探索的努力程度。正由于有这些研究问题领域的局限性和研究成果所存在的缺陷性,我才在这部文集的前言中说,一切都在路上,虽然已经进入晚景,但是思想和学业都在行进的漫漫长路上,而不是达到了终点。更没有达到会当凌绝顶的所谓至善之境。其实,学者们的持续努力,不管他的指向还是追求的理想,都不可能有一个至美至善之境,而是总处于一个不断追求不断提升的过程之中。所以,几十年来,所感所思所写所形成的这些著作只可能放在思想认识和学术探索的历史过程中去看待,他留下的个人局限,研究认识的局限,以及研究历史过程至今知识领域思想积累的缺陷,总是难免的,所以我们只能把它当作一道旅途当中未臻至境的风景去观赏,所以我殷切地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多多批判指正。最后衷心的祝福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同仁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事业昌盛,生活幸福,谢谢大家!

(整理与校对:刘进田,王金霞,经赵馥洁先生审定。)